您好,游客 [登录] [注册]
热门搜索:楠木桥华西村农业土地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大学生在我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6-07-20 谭辉 楠木桥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2016年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2016年7月11日凌晨顺利抵达我村,在稍作休整后,上午10点在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会议室召开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上,带队老师听取了各小组组长的意见,然后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会议结束后,各小组利用休息时间讨论了各自工作计划。紧接着全体志愿者分别前往四个村民小组共计328户,开展了“红色论坛”调研、科普知识宣传、小家电维修及留守儿童培训班等前期筹备工作。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此次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我村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宣讲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通过“三下乡”活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增强致富能力。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村容村貌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景貌蓝莓高山刺葡萄猕猴桃工作部署在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合影并正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访调研为7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书法、绘画、舞蹈、篮球、音乐、跆拳道、武术、英语、数学等方面培训,拓展知识面,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红色论坛”进农村座谈会,了解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家电维修举行篮球友谊赛体验苗族风情文艺活动与村支两委、大学生村官合影
夏季来到,夜市成为吃货们一饱口福的场所,在夜市等餐饮市场上,最红火的食物莫过于小龙虾了。据一些大排档等餐饮老板介绍,每日都可卖出几百斤小龙虾。记者走访餐饮市场,发现今年在夜市或餐馆中出售的小龙虾都有明显涨价。 据了解,受到餐饮市场的涨价,小龙虾生虾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涨幅并不明显。小龙虾养殖户张才最近生意不错,他告诉记者,龙虾按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问题最多、意见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技人员下基层少,农技服务不到位、针对性不强,处理问题相互推诿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县农业局坚持问题导向,建立“123”工作机制,活动领导小组参与协调督办,使问题的解决初具成效。 “1”是开通一条专线。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部分农民群众反映,在农业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不知道该找那个部门解决,有时出现相互推诿现
夜幕降临,宽阔的广场上,一群男女老少和着欢快节奏跳起“坝坝舞”,不远处,一幢幢联排别墅错落有致,一片片厂房整齐划一……这是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海龙村人的生活场景。
中国浙江宁波滕头村是全球唯一入选上海世博会的乡村实践案例。滕头"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建设模式,成功实践了一条"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特色经济发展路径,在中国乡村城市化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从滕头村体系化的生态建设、富于乡村特色的景观营造、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第一村的打造三方面阐述滕头村在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就。
滕头村-明辉竹木
花园电子器材公司以推岗位先锋
练好内功强管理 拓展工贸
去年效益创5亿 今年继续
科学创新管理增效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时间:2013-07-05 09:10:51 编辑:陈强 村党委副书记、宝昌化纤总公司总经理李满良 我的老家原本在向阳村,母亲是邻近的华西人。后来,为了过上好日子,1972年母亲又带着我们回到了华西。那时,正是大干苦干的年代。我从学校毕业后,回村做过接待、学过厨师、做过机修工。1983年到部队参军,4年拿了7900元补助,连团长也羡慕,称我当兵的收入比他高。复员后,我开过卡车、跑过供销,也为老书记当过司机。后来,又担任过毛纺厂厂长,以及现在的化纤公司负责人。回首在华西的每一个难忘岁月,我既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更收获了很多,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宝昌化纤公司已经“破茧化蝶”,从当初的一个小纺织厂,发展成为集聚酯、化纤、烟酒、化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现在,我们拥有固定资产9亿多元,可年产30万吨化纤产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化纤生产企业之一。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1月份的分解目标,按照这样的形势,预计全年可比去年增长7.7%。为此,我们要做到“一个优化、两个提高”:一是优化产品结构。就是在原有半光涤纶短纤维的基础上,加大水刺、增白等差别化品种的产量,开辟新领域的用户群。二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就是要一手抓员工培训、一手抓新品开发。我们要始终秉承老书记提出的“科学管理、诚信经营”理念,从日常管理到风险控制,从安全生产到完善的售后服务,从设备工艺上的转型升级到积极完成节能减排项目,从传统生产型企业向科研创新型企业转型,从而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走出一条科学的、生态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分五统好体制 为民造福增财气 时间:2013-07-04 16:54:10 编辑:zhangying 我村于2002年7月加入了大华西。十多年来,我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村庄整治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一靠华西村党委对周边村的真诚帮带,二靠“一分五统”的好体制,为民造福增财气。 回忆过去,“一分五统”前,我村原名是陆桥14大队,1982年更名为朱蒋巷村,是当时陆桥最大的一个大队,但大而穷,人家都称“14不通”。羊肠小道弯弯曲曲,自然村落分散零乱,农民种田七荒八懒,弱小的村队办企业,经不起市场经济的搏击,关的关,转的转。 现在,村民安居乐业,全村已购买别墅、公寓房396户,占54%;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从2002年的6277元,增长到2012年的23500元,增长3.7倍;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拥有私家车250多辆,村民上班也能开轿车;环境优化净化,绿化面积492亩,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村内新建扩建柏油路、水泥路11.58公里,到村到户,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村庄环境整洁,通过上下齐心努力,清理河塘5条,清理河面23.38亩,清除陈年垃圾杂物2800多吨,新建标准公厕9只,10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经市、镇两级验收合格。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村党委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社会主义富华西的信念,把五村各项工作搞得更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